两会会客厅丨刘俊毅:“五个聚力”打造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新高地
公告类型:实时资讯 发布日期:2022-05-06
新年新气象。汕头市两会召开期间,南方日报、南方+推出“两会会客厅”系列访谈,对话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以及各单位负责人,展望新一年汕头推进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新思路、新举措。
2014年,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,要求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,把试验区建设作为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大举措,积极开展先行先试,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、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。
7年来,“大胆试、大胆闯”成了这个国家级发展平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和动力。基建先行、金融探索、产业赋能、人才引进、聚侨引侨……2021年,华侨试验区更迎来了多个重要节点——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揭牌、立讯控股落户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基地、汕头亚青会主场馆竣工投入使用等,使试验区在打造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新高地上迈开了扎实步伐。
本期南方日报、南方+邀请到汕头市人大代表、汕头华侨试验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刘俊毅做客会客厅,展望新的一年推进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的新作为、新担当。
1
南方日报:作为一名人大代表,如何看汕头提出走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之路?
刘俊毅: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,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。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,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推进,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,重大项目投资显著提速,伴随着今年亚青会的举办,汕头交通得到极大改善,城市营商环境、人居环境不断优化,人才集聚效应也初步凸显,这些都为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打下了良好基础。汕头市委、市政府高位谋划推动走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之路,是立足于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,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切实可行的发力方向,必将极大提升汕头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能级。对于华侨试验区来说,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,更是一张昂扬奋进的时代考卷,华侨试验区将发力高质量发展主战场,发挥核心区引擎作用,奋力交出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新高地的优异答卷。
2
南方日报:华侨试验区作为国家级功能平台,成立7年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在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背景下有哪些优势?
7年来,华侨试验区已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,初步形成特色金融、总部经济、数字经济、高端制造四大核心产业,特别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整个产业格局的变化尤为明显,扮演着推动汕头产业发展布局产生渐变的角色。华侨试验区直接管理的区域连续两年GDP增长超过20%,在粤东西北地区排在前列;连续两年注册企业增长数量超过50%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直管区存量登记注册企业1136家,总注册资本436.61亿元;限上批零行业销售额增长显著,创造单栋楼所有的企业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规模。
在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背景下,华侨试验区已初步构建现代都市产业体系,产业发展空间优势巨大。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,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成功落户东海岸新城,投资方向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主,总投资约50亿元,项目预计达产后计划实现年产值100亿元、年税收2亿元、创造不少于4200个就业岗位;成功争取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户华侨试验区,充分发挥汕头海缆登陆站优势,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支撑;加快深汕协同创新科技园建设,大力引进深圳总部企业、潮商企业,首期总投资约15亿元深圳市汕头商会科技园、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两个现代产业项目已入驻;特色金融产业不断发展,拥有“华侨板”和华侨产业母基金、“助企贷”信贷风险补偿金、供应链金融等一系列金融平台和资源,集聚银行、保险、证券等金融机构40余家,为入驻企业做好资金配置和支持,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,其中,一个汕头本地项目天亿马公司于去年11月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;基础设施优化升级,全力以赴推动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项目建设,项目一、二期全面建成,三期正全面推进,建成全长约14.54公里的粤东首个填海造陆区大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;高端人才集聚,借助市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,大力引进121名博硕士人才,提升高学历干部比重,发挥人才优势。
3
南方日报:当前,华侨试验区被汕头赋予打造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新高地,新一年有哪些具体思路和举措?
刘俊毅:华侨试验区将深入贯彻落实汕头市委全会和市“两会”精神,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,以新兴产业为主攻点,以数字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路径,奋力实现新一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,主要突出抓好“五个聚力”。一是聚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,以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为牵引点,加快华侨产业园和深汕协同创新科技园建设,引进立讯集团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东海岸新城,吸引顶尖企业将南方总部落户华侨试验区,推动电子信息新兴产业裂变式发展,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布局,助力汕头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。二是聚力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,发挥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作用,谋划办好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,吸引优质企业和产业项目落地发展,打造数字服务特区,同时推动汕头出入口局与海上风电产业融合发展,释放叠加效应。以数字科技产业基地为支撑,持续引进一批成长快、高产值的数字科技创新企业。三是聚力推动总部经济产业聚集发展,推进珠港新城综合开发,打造区域总部经济高地。四是聚力发挥特色金融平台作用,继续做好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工作,充分发挥华侨产业母基金、“华侨板”等平台服务功能。五是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做好“店小二2.0”服务,持续推进华侨试验区博硕士人才挂钩联系企业工作,主动安排高端人才为企业提供投融资、财务、智库建设、技术创新、法律咨询等一体化服务;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,精简审批材料,压减审批时限,持续推行“周六不打烊”工作制。
4
南方日报:作为全国唯一以“华侨”和“文化”命名的平台,华侨试验区在做好“侨”的文章有哪些“试验”?
刘俊毅:华侨试验区积极探索以文为“桥”、以文联“侨”的通侨联侨新模式。加快综合型海外华文教育直播基地建设,积极打造“N+1+N”华文教育模式,目前已开展260多场海外华文教育在线直播课,服务学生超1.3万人次。接下来将依托汕头出入口局,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中心建设,开展面向东盟、亚太地区的国际教育数据专线业务,推动海外华文教育产业化,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高质量、可持续、多元化的华文教育。加快建设“华侨之家”和新侨创新创业基地,设立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汕头联络点,吸引侨团入驻。谋划打造华侨试验区国际侨才港,高标准建设华侨人才服务中心,构建区域侨才集聚高地。发挥华侨试验区流媒体资源作用,讲好汕头故事、特区故事、侨乡故事,把汕头优势产业推广到全国乃至海外。
2014年,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,要求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,把试验区建设作为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大举措,积极开展先行先试,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、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。
7年来,“大胆试、大胆闯”成了这个国家级发展平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和动力。基建先行、金融探索、产业赋能、人才引进、聚侨引侨……2021年,华侨试验区更迎来了多个重要节点——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揭牌、立讯控股落户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基地、汕头亚青会主场馆竣工投入使用等,使试验区在打造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新高地上迈开了扎实步伐。
本期南方日报、南方+邀请到汕头市人大代表、汕头华侨试验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刘俊毅做客会客厅,展望新的一年推进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的新作为、新担当。
1
南方日报:作为一名人大代表,如何看汕头提出走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之路?
刘俊毅: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,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。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,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推进,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,重大项目投资显著提速,伴随着今年亚青会的举办,汕头交通得到极大改善,城市营商环境、人居环境不断优化,人才集聚效应也初步凸显,这些都为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打下了良好基础。汕头市委、市政府高位谋划推动走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之路,是立足于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,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切实可行的发力方向,必将极大提升汕头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能级。对于华侨试验区来说,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,更是一张昂扬奋进的时代考卷,华侨试验区将发力高质量发展主战场,发挥核心区引擎作用,奋力交出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新高地的优异答卷。
2
南方日报:华侨试验区作为国家级功能平台,成立7年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在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背景下有哪些优势?
7年来,华侨试验区已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,初步形成特色金融、总部经济、数字经济、高端制造四大核心产业,特别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整个产业格局的变化尤为明显,扮演着推动汕头产业发展布局产生渐变的角色。华侨试验区直接管理的区域连续两年GDP增长超过20%,在粤东西北地区排在前列;连续两年注册企业增长数量超过50%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直管区存量登记注册企业1136家,总注册资本436.61亿元;限上批零行业销售额增长显著,创造单栋楼所有的企业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规模。
在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背景下,华侨试验区已初步构建现代都市产业体系,产业发展空间优势巨大。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,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成功落户东海岸新城,投资方向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主,总投资约50亿元,项目预计达产后计划实现年产值100亿元、年税收2亿元、创造不少于4200个就业岗位;成功争取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户华侨试验区,充分发挥汕头海缆登陆站优势,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支撑;加快深汕协同创新科技园建设,大力引进深圳总部企业、潮商企业,首期总投资约15亿元深圳市汕头商会科技园、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两个现代产业项目已入驻;特色金融产业不断发展,拥有“华侨板”和华侨产业母基金、“助企贷”信贷风险补偿金、供应链金融等一系列金融平台和资源,集聚银行、保险、证券等金融机构40余家,为入驻企业做好资金配置和支持,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,其中,一个汕头本地项目天亿马公司于去年11月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;基础设施优化升级,全力以赴推动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项目建设,项目一、二期全面建成,三期正全面推进,建成全长约14.54公里的粤东首个填海造陆区大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;高端人才集聚,借助市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,大力引进121名博硕士人才,提升高学历干部比重,发挥人才优势。
3
南方日报:当前,华侨试验区被汕头赋予打造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新高地,新一年有哪些具体思路和举措?
刘俊毅:华侨试验区将深入贯彻落实汕头市委全会和市“两会”精神,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,以新兴产业为主攻点,以数字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路径,奋力实现新一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,主要突出抓好“五个聚力”。一是聚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,以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为牵引点,加快华侨产业园和深汕协同创新科技园建设,引进立讯集团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东海岸新城,吸引顶尖企业将南方总部落户华侨试验区,推动电子信息新兴产业裂变式发展,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布局,助力汕头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。二是聚力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,发挥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作用,谋划办好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,吸引优质企业和产业项目落地发展,打造数字服务特区,同时推动汕头出入口局与海上风电产业融合发展,释放叠加效应。以数字科技产业基地为支撑,持续引进一批成长快、高产值的数字科技创新企业。三是聚力推动总部经济产业聚集发展,推进珠港新城综合开发,打造区域总部经济高地。四是聚力发挥特色金融平台作用,继续做好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工作,充分发挥华侨产业母基金、“华侨板”等平台服务功能。五是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做好“店小二2.0”服务,持续推进华侨试验区博硕士人才挂钩联系企业工作,主动安排高端人才为企业提供投融资、财务、智库建设、技术创新、法律咨询等一体化服务;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,精简审批材料,压减审批时限,持续推行“周六不打烊”工作制。
4
南方日报:作为全国唯一以“华侨”和“文化”命名的平台,华侨试验区在做好“侨”的文章有哪些“试验”?
刘俊毅:华侨试验区积极探索以文为“桥”、以文联“侨”的通侨联侨新模式。加快综合型海外华文教育直播基地建设,积极打造“N+1+N”华文教育模式,目前已开展260多场海外华文教育在线直播课,服务学生超1.3万人次。接下来将依托汕头出入口局,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中心建设,开展面向东盟、亚太地区的国际教育数据专线业务,推动海外华文教育产业化,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高质量、可持续、多元化的华文教育。加快建设“华侨之家”和新侨创新创业基地,设立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汕头联络点,吸引侨团入驻。谋划打造华侨试验区国际侨才港,高标准建设华侨人才服务中心,构建区域侨才集聚高地。发挥华侨试验区流媒体资源作用,讲好汕头故事、特区故事、侨乡故事,把汕头优势产业推广到全国乃至海外。